新聞中心
我國是世界漁業生產大國,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與水產貿易大國,水產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水產品中微生物與內源酶作用,其在儲運期間容易產生三甲胺,哌啶等腥臭味和毒性物質,發生腐敗變質,喪失其原有的優良感官與營養品質,甚至產生毒素,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及生命。目前,水產品的常見保鮮方式有物理保鮮,化學保鮮與生物保鮮,其中分類方式與主要優缺點如下物理保鮮其優點:抑菌效果好,保持產品原有風味,缺點:能耗大,成本低化學保鮮其優點:保鮮效果好,取材廣泛,缺點:部分保鮮劑安全性低,對產品風味產生影響生物保鮮其優點:安全性高,應用前景好,成分獲取困難,成本較高,抑菌研究有待深入近年來,…
2024/03/01 09:51
水產品體表經常會攜帶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其殺菌技術研究主要以殺滅有害微生物,同時保持水產品原有感官品質及營養成分為目的。如果用強酸性電解水清洗水產品原料,不僅能達到消毒水產品的目的,而且清洗后的清洗液無微生物殘留,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污染,同時也不會造成從清洗液或手套到食品原料的交叉污染,大大降低了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原料的風險。目前已經有很多強酸性電解水對水產品原料表面摩根式摩根菌,單增李斯特菌,大腸桿菌,芙蓉性弧菌等殺滅效果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強酸性電解水處理污染大腸桿菌和單增李斯特菌的三文魚,結果發現,35℃時,強酸性電解水可有效降低三文魚表面大腸桿菌0157:H7和李斯特菌數分別為1.…
2024/02/29 08:44
嗜水氣單胞菌主要分布于水體,土壤以及各種水生動物體內,可大規模引發魚類細菌病,而且一定條件下還能夠感染人和其它動物,是一種典型的人,獸,魚共患病原菌。感染嗜水氣單胞菌后,魚體發病癥狀為局部壞死,發炎,水腫肌肉組織和內臟器官發生壞死,水腫或貧血,肝變白,脾腎變黑,膽汁變黃。不同種類的魚類或兩棲類感染嗜水氣單胞菌后會引發不同病癥。研究表明,微酸性次氯酸作為一種新型殺菌劑可以添加在養殖水中,殺滅水中及魚類體內嗜水氣單胞菌。有學著結合羅非魚的活體養殖實驗檢測微酸性電解水在水產養殖環境下的殺菌與抑菌效果。選用PH值為6.0,ORP值為890MV,有效氯濃度為28mg/L的微酸性次氯酸水,以料液比1:…
2024/02/28 08:51
中國扇貝的育苗和養殖產業從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發展。目前,扇貝在中國淺海養殖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扇貝類年養殖總產量中,我國的貝類總產值占到了80%以上。由于扇貝自身無法移動及濾食特性,極易累積環境當中的各種微生物,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出率更是可達80%以上,這種極高的檢出率也同樣增加了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概率。因此,一般扇貝在上市之前需要檢測各類致病菌,不合格的扇貝需要進行凈化處理。目前常用的處理方式有傳統含氯消毒劑處理,紫外線系統處理和臭氧處理。由于海水中大量有機物存在,添加高濃度傳統含氯消毒劑,容易形成致癌物。紫外線殺菌原理主要是殺滅海水中的細菌,…
2024/02/27 09:23
隨著人類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加劇,特別是進入20世紀,工業化生產和城市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一些水源豐富的特定地區,大量含有N,P等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湖泊,河流,水庫和海洋,增加了這些水體營養物質的負荷量;同時,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大量未被農作物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雨水沖刷和滲透,最終被輸送到水體中,此外,畜牧業中的牲畜糞便以及水產養殖業中投放的餌料也成為水體接納N,P等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這些因素逐漸造成了水體環境的富營養化。藻類是水生系統中 最初級的生產者。藻類的健康生長發育關乎著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富營養化為藻類生長提供了所需的N,P等元素,…
2024/02/23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