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傷口消毒的次氯酸水

2022/03/08 16:32

作為一款消毒劑,次氯酸在大眾的眼里更多的還是在殺毒除菌祛味方面,你能想象嗎?其實次氯酸水可以用來愈合傷口,并對傷口進行消毒,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呢?

其實,早在1915年就有研究,用次氯酸對傷口感染治療,而人體本身也會產生次氯酸,它是人體白細胞分泌的一種免疫物質,當細菌侵入人體內或表皮受損時,白血球會開始作用抵抗外來細菌與病毒,此時白血球就會分泌次氯酸,專門破壞細菌與病毒的細胞壁,讓細菌與病毒無法生存,由于與人體機能相同,就是所謂的生物相容性,不具傷害性。

次氯酸促進傷口愈合的原理是釋放出新生態氧[O]的方式。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態氧[O],新生態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變性,從而致死病源微生物。

次氯酸在殺菌、殺病毒過程中,可作用于細胞壁、病毒外殼,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帶電荷,還可滲透入菌(病毒)體內,與菌(病毒)體蛋白、核酸、酶等有機高分子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

src=http_%2F%2Ftxt25-2.book118.com%2F2018%2F0530%2Fbook169625%2F169624893.jpg&refer=http_%2F%2Ftxt25-2.book118.jpg

次氯酸產生出的氯離子還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使其細胞喪失活性而死亡。

HOCl是由白細胞在氧化爆發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氯氧化合物;一種已知的抗菌劑,有促進愈合的屬性。

攝圖網_501193458_貼創口貼(企業商用).jpg

2014年,土耳其阿德南門德斯大學藥學院的SerhanSakarya等研究了穩定性次氯酸溶液(HOCl)對微生物殺滅,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內分離出的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以及受損傷的成纖維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遷移率的影響。

角質形成細胞是一種能合成角質蛋白的上皮細胞,在創傷愈合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嚴重燒傷患者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匱乏與患者病程長短、并發癥的發生及后期瘢痕的形成均有密切關系。

試驗所采用的次氯酸濃度為218ppm,pH值7.1,ORP 871mV,產品保質期24個月。

采用稀釋32倍,即5.5ppm的次氯酸對熒光染色的銅綠假單胞菌在1s、6s和12s時的殺滅效果如下:

0088YG2bly1gmzsn2uxahj30iv0ba43v.jpg

結果顯示,在第12s時,5.5ppm的次氯酸對銅綠假單胞菌具有顯著的殺滅效果。

通過光密度值測定穩定性次氯酸對生物膜的抗性,以及對生物膜內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殺滅效果,其結果如下:

0088YG2bly1gmzsol8n08j30ep07omzg.jpg

以上結果表明,HOCl(次氯酸)具有抗生物膜的活性,并能主動滲透到生物膜中殺死生物膜中的微生物。

由于消毒液對傷口愈合具有有害作用,因此比較了聚維酮碘和穩定的HOCl(次氯酸)對損傷引起的遷徙反應的作用。

在2012年美國FDA和日本厚生勞動省先后將次氯酸水認定為食品添加劑,在醫療領域也得到廣泛使用,美國FDA核準次氯酸水為醫療與牙科設備消毒劑,許可次氯酸水用于傷口護理劑使用;英國JWC權威書籍指出:次氯酸水用于下肢靜脈潰瘍、對褥瘡、糖尿病足等有很好的修復作用。而在鼻腔、口腔、眼結膜沖洗預防感染方面,近年有學者已經證實0.01%次氯酸溶液對各種病原菌有良好的體外殺菌活性。